中文 English
您好!江南app下载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PRODUCT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移动电话:13620045661、13602381201刘工

    电话:0769-85309665  传真:85322966
    QQ:1048038402、1559436599
    电邮:bbk100@126.com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沙头358省道998号港芝科技园
产品中心

一男子诈骗医保逾亿元被判无期;倍特药业抗抑郁鼻喷雾剂获批临床;诺和诺德救康泰伦特于危难等9条快讯

来源:江南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2-11 07:26:17

  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落在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附近,牌子醒目,却玻璃门紧锁,门口立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暂停门诊。

  这是2024年1月的一天,这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门前人来人往,偶有人到门口打量,称是来拿药看病,没想到它却关了门。一位家住附近的女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家服务站已经关门几年时间了,“现在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是老板欠钱跑路;有的说是这家服务站属于私人承包,现在不允许私人承包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这家社区医院确系个人承包,承包者名叫辉,2020年7月,辉已因涉嫌犯诈骗罪被抓。除了这家社区医院,辉还承包了北京丰台区的另7家社区医院。

  2023年12月29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二中院”)一审宣判:辉犯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同时犯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虚开发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法院审理查明,辉利用其承包的新华街社区卫生服务站等8家社区医院,与他人合谋,骗取国家医保资金1亿余元。

  2月4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药审中心共建议批准“国家短缺药品清单”药品82件(18个品种)。近五年累计批准上市的短缺药品共109件(25个品种),涉及生殖、循环、电解质、肿瘤等9个治疗领域,有效的保障了短缺药品的供应。

  “短缺药品在临床上是无法替代的,短缺药的加快审批可以从根本上处理问题,是利国利民的。”2月5日,湖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兼制剂部主任、湖南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文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通过集中带量采购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短缺药和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价格,采取“一主双备”供应模式,保障短缺药品的供应。

  此外,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11月17日发布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措施中提到,国家卫健委依托全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开展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与分级应对等。“考虑到短缺药品的特殊性,有关部门还需加强对其原料药供应、季节性生产等方面的重视,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刘文提到。

  2月6日,东北制药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全资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生产的盐酸达泊西汀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

  盐酸达泊西汀片原研企业为Berlin-ChemieAG,国内上市商品名为“必利劲”。盐酸达泊西汀片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用来医治18至64岁男性早泄(PE)患者。

  新京报记者查询国家药监局数据发现,除东北制药及原研药企外,国内已有19家企业拥有该药品批文,包括步长制药、广药白云山制药总厂、江苏紫龙药业、鲁抗医药等。

  根据米内网数据,中国(城市公立,城市社区,县级公立,乡镇卫生)样本医院年度销售趋势显示,2020年至2022年达泊西汀年度销售额依次为3650万元、5138万元和5614万元;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年度销售趋势显示,2020年至2022年达泊西汀年度销售额依次为7357万元、1.94亿元和2.50亿元。

  2月6日,恒瑞医药宣布其子公司盛迪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HRS-7535片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开展用于减重适应症的2期临床研究。公开资料显示,HRS-7535片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

  肥胖症是由遗传因素、外因等多种原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是因为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蓄积及体重超常。《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率超过50%,肥胖症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肥胖已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

  GLP-1主要由回肠和结肠L细胞分泌,其受体广泛分布于胰岛、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GLP-1受体激动剂能模拟GLP-1的生理作用,具有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功能,同时还能有效延迟胃排空,降低肠道蠕动,激活下丘脑和食欲调节区的神经通路,导致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治疗糖尿病、肥胖症。

  根据恒瑞医药新闻稿介绍,作为一种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HRS-7535既能够最终靠激活人的GLP-1受体,促进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并抑制胃排空,还可以通过影响中枢增强饱腹感和抑制食欲,直接减少能量的摄入等机制用来医治2型糖尿病(T2DM)和减重。

  恒瑞医药新闻稿显示,HRS-7535已完成一项中国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1期健康人试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HRS-7535拥有非常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支持每日一次的给药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基础体重较低(67.6 kg),HRS-7535片连续给药4周后依旧可以观察到体重下降4.38 kg的明显减重效果。该研究全文已于2023年11月刊登于Diabetes Obes Metab。此外,HRS-7535目前已完成一项2期成人T2DM临床研究的入组。

  近日,倍特药业旗下普锐特药业的新药盐酸(R)-鼻喷雾剂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注册分类为2.1、2.2、2.4,适应症为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抑郁症,以及成人难治性抑郁症。

  截至目前,盐酸(R)-鼻喷剂进入临床阶段的有3家国内药企,分别为普锐特药业、恩华药业和恒瑞医药,其中,恒瑞医药最早入局,恩华药业和普锐特药业基本同期“杀入”。

  据WHO数据,全球抑郁症患病人群高达3.5亿人,近十年来患者增速为18%,另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统计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约9500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的创新药研发也一直是药企布局的重点,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球已有8款抑郁症创新药获批。

  从市场销售情况去看,获批的抑郁症创新药的市场表现均处于上升通道,且极易成为年销售额过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即便是获批时间距今较久的Trintellix、Vraylar和Brexpiprazole,在抑郁症药物市场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令人头疼的是,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2年内复发。著名歌手李玟在2023年7月轻生,警方称,在其随身物品中发现13粒抗抑郁药,尽管其一直在接受抗抑郁症治疗,但最终无法改变其轻生的结局。

  绿叶制药的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用来医治抑郁症的化学创新药,据3期临床试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558例患者随机分配至80mg、160mg和安慰剂组,8周后,80mg组和160mg组的MADRS有效率分别为79.9%和73.9%,MADRS缓解率(MADRS≤12)分别为51.6%和52.2%,尽管疗效不错,但8周的时间对于随时有可能有轻生意念的患者来说,并不能快速控制其轻生的念头。

  Spravato是首个且是唯一被证明可在24小时内减轻抑郁症状的获批药物,由强生旗下杨森制药开发,通过调节谷氨酸系统从而快速缓解抑郁症状,是一种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尽管获批适应症为与其他口服药联用,但据3期临床2项研究显示,在24小时内能显著、快速减轻抑郁症状,一些患者在4小时就开始有反应,抑郁评定量表(MADRS)显示在首次给药后24小时的2个试验中分别下降15.9和16.0分。

  Spravato抗抑郁症的快效优势,让其市场表现突出,2023年销售额达6.89亿美元,同比增长84.22%,中国抑郁症患者占全球的27.14%,国内的获批也将进一步助长其市场的再放量。

  据药智数据企业版查询显示,截至目前,盐酸(R)-鼻喷剂进入临床阶段的有3家国内药企,分别为普锐特药业、恩华药业和恒瑞医药,其中,恒瑞医药最早入局,恩华药业和普锐特药业基本同期“杀入”。

  恒瑞医药作为最早瞄向盐酸(R)-鼻喷剂的药企,近4年过去,临床进展依然停留在1期阶段,这或许与恒瑞医药近年来不断的创新转型布局调整有关。

  笔者预计,恒瑞医药将重新关注盐酸(R)-鼻喷剂,毕竟在获批临床之时,恒瑞医药已投入了1386万的研发费用。

  恩华药业作为第二家入局的药企,实力也不容小觑。其是国家定点麻醉类和精神类药品生产基地,且是国内中枢神经领域药物品种最多、品规最全的药企。

  据其2023半年报显示,恩华药业已获批上市的精神类药物(按品规计)多达11款,其中7款在竞争格局中均处于领先/领导地位,且碳酸锂缓释片为独家,对反复发作的抑郁症也有预防发作作用。

  在精神类药物有着“王者”地位的恩华药业,势必不会放过盐酸(R)-鼻喷剂的机会,必定会加快研发进度,力争抢先占领市场。

  据其官网显示,已上市的3款精神类药物中,均为抗抑郁类药物,分别为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盐酸文拉法辛胶囊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胶囊。

  值得一提的是,恩华药业也有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而恒瑞医药也有盐酸文拉法辛胶囊,但2家药企市场竞争力均不如倍特药业,据药智数据企业版医院销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倍特药业的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和盐酸文拉法辛胶囊,2023上半年销售额均实现同比增长,成为众多拥有该2款产品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药企。

  产品虽少,但在同种类型的产品中竞争力较强的倍特药业,在精神类药物领域中也积累了较强的市场经验,更让其占优的是,旗下普锐特药业是专注于经口吸入肺部递送和鼻腔递送药物的企业,已成功上市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布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6款产品。

  在吸入/鼻腔递送技术方面有着优势的普锐特药业,对盐酸(R)-鼻喷剂的研发能够说是手到擒来,此外,普锐特药业在该药的研发策略上,特意增加了伴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抑郁症的适应症,市场定位更精准。

  暂且不论上述3家药企谁先出圈,任何一家药企产品获批,都将打破强生Spravato对国内抑郁症快效药物的垄断,这不仅将是国产2类改良型新药的又一突破,更是国内抑郁症患者群体的福音。

  2月6日,翰宇药业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日前再次收到美国交易对手方的订单,拟采购1001.47万美元(约7200万元人民币)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仿制药)。

  在近一年内,翰宇药业与美国同一交易对手方已累计签署合同金额1.75亿元人民币(含税),占翰宇药业2022年经审计总收入的24.85%,占2022年经审计海外业务的221.52%。翰宇药业表示,本次采购订单金额为前端的交易金额,后续将根据销量的净销售额50%进行后端分成。

  2月6日,翰宇药业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还提及,利拉鲁肽原料药DMF(药物主文件)收到美国食药监局的邮件通知,已完成原料药DMF review cycle审评期,获得无进一步缺陷的反馈结果。翰宇药业表示,该进展对申报美国利拉鲁肽制剂仿制药上市获批有推动作用;且在同品种竞争市场中,将优先被潜在客户考虑。

  在GLP-1(人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方面,翰宇药业近日还发布另一个品种的新进展。翰宇药业2月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仿制药)的减重适应症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司美格鲁肽是全球爆款降糖药及减重药,原研药产能受限,诺和诺德不断扩产,国内则有包括翰宇药业、联邦生物、诺泰生物等在内的超20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

  在ADC收购热潮之下,PD-1和ADC的组合开启下一个肿瘤免疫疗法的市场共识愈发得到加强。

  殊不知,一个“古老”的领域正在暗暗蓄力,同样有望联合PD-1成为下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领军组合。

  在大洋的彼岸,美国2024年首个生物科学技术公司IPO爆火,溶瘤病毒公司CG Oncology大幅扩大募资规模,发行市值超过10亿美元,并在上市首日1月25日晚大涨95.63%,市值突破22亿美元。

  CG Oncology的爆火,不仅因为其核心产品已见成药曙光,而且同时反馈了市场对未来“PD-1+溶瘤病毒”组合的前景期待。

  溶瘤病毒一般指能够选择性感染和杀死肿瘤细胞的病毒,分为天然病毒和转基因病毒两大类,这些病毒通过肿瘤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进入肿瘤细胞并复制自身,溶瘤病毒通过癌细胞中的异常信号通路造成病毒防御机制的丧失,最后导致肿瘤细胞直接裂解或诱导抗肿瘤免疫。

  尽管溶瘤病毒不损害正常组织,具备安全性高和将肿瘤微环境由冷变热等特点,但怎么样提高溶瘤病毒进入和感染肿瘤细胞的能力、突破瘤内注射的屏障,仍然成为局限溶瘤病毒疗法成药或应用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溶瘤病毒更大的潜力在于其“百搭性”,其可当作免疫激活和药物递送的工具,目前全球药物研发人员正在围绕“溶瘤病毒+X”(其他抗肿瘤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放射疗法、CAR-T、肿瘤疫苗等)来提升抗肿瘤效果。

  目前全球获批的溶瘤病毒产品不超过4个,最早获批的是Latima公司研发的Rigvir(ECHO-7病毒),后因制造问题于2019年停止生产;在国内,2005年批准了安柯瑞 (重组人5型腺病毒),不过由于产品局限性和早年国内临床不完善,未获得市场认可;直到2015年,FDA才批准首个溶瘤病毒药物安进的T-Vec上市(单纯疱疹病毒),随后日本在2021年批准了H101(重组人5型腺病毒)。

  潜在的组合潜力和商业化产品的稀缺性,足以解释CG Oncology炒作的火热。

  尽管CG Oncology只有唯一一款产品管线,正是这款管线足够能打,才让投入资产的人趋之若鹜。

  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癌症,膀胱癌病例中约有90%膀胱尿路上皮癌,约75%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存在局限于尿路上皮或固有层的肿瘤,统称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大多数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配合膀胱内卡介苗免疫治疗,总体预后较好且10年内生存率较高,但约有一半的患者5年内会复发。

  尤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对于卡介苗无反应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展风险较高,5年内进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风险为20-40%,发展为不可治愈的转移性疾病的风险为50%。对该类患者,一般推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尽管疗效不错,但仍有大量患者不适用或者不愿意采用(影响生活品质、手术死亡率高和有基础病高龄人士不具备手术条件)。

  所以,高危、卡介苗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方法非常有限,目前常用的是化疗药物或K药(PD-1)膀胱内注输。

  CG Oncology的溶瘤病毒产品CG0070最新的III期BOND-003试验中期分析显示:66例患者中,CG0070治疗高危BCG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完全缓解(CG)率达到惊人的75.7%(50/66)。另外,K药的KEYNOTE-057二期临床显示:96例高危BCG无反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41%。

  已有充分的临床数据表明,溶瘤病毒联合PD-1组合能够显著的提升某些癌症的抗肿瘤疗效,实现1+1远大于2的效果。

  众所周知,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癌种。尤其是晚期/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如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即便是PD-1单药,二线治疗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ORR分别为14-15.8%和0-13.3%。

  已有的一项临床二期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98名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接受溶瘤病毒T-VEC+伊匹单抗(PD-1)、伊匹单抗单药治疗,联用组较单药组疗效显著提升(ORR:39% vs 18%)。

  除了安进溶瘤病毒T-VEC这项二期临床,CG Oncology的一项溶瘤病毒CG0070联合K药的二期临床(CORE1)中期结果也刷新了市场对“溶瘤病毒+PD-1组合”潜力的认知。

  2022年4月28日CORE1试验的中期分析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2例可评估疗效的对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91%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3个月时获得CR(完全缓解),87%的患者维持CR超过6个月,80%的患者维持CR超过9个月,75%的患者维持CR超过12个月。相较前述的CG0070二期单药临床数据,CG0070联合K药的患者完全CR比例数倍提升。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T-VEC+伊匹单抗”还是“CG0070+K药”,联合疗法相比单药的治疗毒性均无显著增加。而在PD-1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的大量临床中,我们正真看到有一些联合疗法毒性显著增加甚至会出现了停药的情况(如CTLA-4),有一些则是患者没有明显获益(如TIGIT)。

  据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显示,全球目前有超310款在研溶瘤病毒药物,除开已经上市的4款产品,大约90款处于临床阶段,不过处于临床三期的仅有6款。

  国内在研溶瘤病毒产品的玩家并不少,全球最高临床进度处于三期的有四家,国内权益均为引进,分别为乐普生物(CG Oncology)、恒翼生物(Genelux)、天达康生物(Advantagene)、阿诺医药(Oncolytics);自研方面,则是以复诺健、滨会生物为首的新兴玩家,处于临床二期。

  CG Oncology的CG0070成药性初步确立,最受益莫过于在早年以较低代价引入国内权益的乐普生物。目前,乐普生物不仅开启了CG0070单药治疗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I期临床,同时还开启了“CG0070联用普特利单抗(自家的PD-1)”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I/II期临床。

  恒翼生物、天达康生物目前均未上市(无映射),而引进Oncolytics公司的溶瘤病毒产品Pelareorep国内权益的阿诺医药则去年在美股上市,目前已经失去了流动性,而Oncolytics公司投资者则是在等待Pelareorep转移性乳腺癌的三期确证数据。

  在自主开发溶瘤病毒的Biotech方面,滨会生物2023年下半年已启动A股的IPO辅导,其溶瘤病毒候选药物BS001(OH2)注射液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和孤儿药认定,并且公司将其BS001(OH2)推进到了临床III期,成为国内最受投资者看好的溶瘤病毒Biotech之一。

  结语:随着CG0070后续进入商业化和安进T-VEC更多适应症的拓展,“百搭”的溶瘤病毒未来市场潜力不可估量,有机构预测2025年和2030年溶瘤病毒治疗药物市场总额将分别达到67.9亿美元和247.9亿美元,面对当前市场的空白,正是巨大的机会。

  大胆一点,PD-1肿瘤免疫的最佳搭档,可能不是ADC,而是溶瘤病毒,更有甚者可能探索三者联用,未来谁知道呢?

  2月5日,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表示将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atalent(康泰伦特),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诺和控股为一家控股及投资公司,负责管理诺和诺德基金会的资产。

  作为全球TOP10的CDMO公司,康泰伦特一直是诺和诺德畅销减肥药司美格鲁肽的主要生产商。作为交易的部分,诺和诺德将从诺和控股收购康泰伦特位于意大利、比利时和美国的三个生产基地,并为此支付110亿美元。

  据了解,这三家工厂雇佣了3000名员工,并在此前就与诺和诺德有合作关系。

  “此次收购补充了我们在活性药物成分设施方面的重大投资,这些工厂将为我们现有的供应网络提供战略灵活性。”诺和诺德表示,这些工厂的增加将从2026年开始“逐渐增加其灌装能力”。

  该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底完成,届时将标志着康泰伦特在公开市场上的运行结束。有熟知该交易的投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考虑到其他领先的CDMO已经在进行有机投资,以及康泰伦特业务的广度和规模,他们预计不可能会出现其他竞购者。

  他们写道:“虽然我们仍在整理合并协议,但交易完成时间的延长表明,诺和控股和康泰伦特预计要花一些时间向相关政府机构宣传交易的好处。”

  不过如果交易终止,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终止条款,诺和控股将不得已支付5.84亿美元的终止费;如果交易失败,康泰伦特则将支付3.45亿美元。

  这是诺和诺德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交易。别的MNC用大型收购来补强管线、进入新的技术领域,而诺和诺德则用来扩充手中大单品的产能。

  司美格鲁肽是让诺和诺德冲进全球市值前二的核心大单品。自2021年起,随着不同剂型和减肥药适应证的获批,司美格鲁肽高增长早已势不可挡,“系列新产品”年销售额2023年已突破200亿美元大关,与上一年相比直接翻倍,从全球畅销药TOP10之外一举冲进前二。其中,增长最快的减重版本(Wegovy)2023年销售额直逼50亿美元,同比增长407%。

  但有着火爆市场需求的同时,司美格鲁肽的产能供应一直是诺和诺德最大的焦虑。尽管在三四年前就开始布局产能,在全世界内设立了5大生产基地,且委托多家CDMO公司进行生产,但依旧供不应求。

  2023年3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官方声明,司美格鲁肽降糖针Ozempic将面临较长时间的供应短缺,并且预计这种短缺将持续2023一整年。

  而Wegovy自获批减重适应证起,由于断产,市场严重缺货,一度产生“饥饿营销”的效果。

  去年5月,诺和诺德表示Wegovy的美国供应“暂时减少”,其中Wegovy五剂中较低的三种剂量可用性将受到限制,这些剂量用作每周的起始注射,确保接受维持治疗的人能够保持“护理的连续性”。

  为此,诺和诺德果断踏上了狂扩产能之路。财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诺和诺德在构建厂房、设备上的支出为258亿丹麦克朗,较2022年翻倍。2024年,诺和诺德预计将相关支出增加至450亿丹麦克朗。

  诺和诺德一边“加码”自有生产基地,另一边在“捕猎”大规模、又有过合作经历的CDMO公司。

  2023年6月,诺和诺德宣布将投资159亿丹麦克朗用于扩建位于丹麦的原料药生产设施。

  2023年11月,诺和诺德宣布未来几年将投资超420亿丹麦克朗,扩大丹麦的生产基地,用来生产GLP-1产品在内的严重慢性疾病产品组合。

  2023年11月,诺和诺德宣布自2023年起投资超160亿丹麦克朗,用于扩建位于法国的生产基地,主要也还是为了提升GLP-1产品产能,预计将于2026至2028年竣工。

  仅2023年这3笔投资额,便超过了百亿美元。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投资扩建产能项目的落地均还需要一段时间,为了尽管保证产能的充分接续,诺和诺德索性将目光望向了此前合作的CDMO身上。

  2024年初,诺和诺德CEO在JPM大会上数次强调了产能挑战,并透露2024年将大力增加额外产能,且未来几年将持续建产。差不多同一时间,诺和控股首席执行官Kasim Kutay对外透露了收购计划。不久后,诺和诺德宣布收购康泰伦特的三座灌装工厂,预计从2026年起提高Wegovy和Ozempic的产能。

  诺和诺德预计,新的一年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销售额增长预计将在18%~26%之间。但预计许多地区仍会面临药物短缺、出现持续周期性供应限制的问题。因此,诺和诺德在接下来一年继续扩大司美格鲁肽所有类型的供应,搭建一个可持续的供应链。

  除了此次收购动作,接下来,诺和诺德将开始聚力投资和收购,以推动心血管和其他代谢领域、罕见病领域的发展,实现长期的增长。

  诺和诺德的创立就自带“光环”,它是全球唯一一家由诺贝尔奖得主亲手打造的MNC。从胰岛素周制剂,葡萄糖敏感型胰岛素,再到治愈性疗法,诺和诺德在糖尿病领域一路“升级打怪”,并将司格美鲁肽从糖尿病拓展到肥胖领域,同时也专注于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慢性肾病等严重慢性疾病上,并通过细胞治疗、蛋白质及多肽技术、siRNA技术等拓展创新边界。

  不过除了司美格鲁肽,2023年诺和诺德的几款老产品业绩有所下滑。依赖大单品始终不是一家MNC维持竞争力的长久之计。对此,除了担忧产能,诺和诺德还在加紧时间扩大“想象力”。如“升级版司美格鲁肽”CagriSema在二型糖尿病、减重适应证目前都开展了多项III期临床,其成分包括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和长效胰淀素Cagrilintide,在此前研究里被验证降糖、减重效果都优于司美格鲁肽单药。

  此外去年诺和诺德也产生了多项BD动作,如引进KBP Biosciences(亨利医药)的肾病高血压药物Ocedurenone,合作总金额高达13亿美元;2024年年初宣布与Flagship Pioneering旗下的两家生物平台公司Omega Therapeutics和Cellarity就代谢疾病的新治疗方法开展研究合作……

  还未到龙年,康泰伦特就迎来了自己的最新归宿。被“卖身”的结果在意料之中。

  过去一年,康泰伦特先上演了可能被生命科学巨头丹纳赫收购,最终在全球对冲基金Elliott Investment(艾略特投资)的运营下找到新出路的故事。

  几个月前,由于一些主要生产基地的收入下降和运营的问题,康泰伦特与激进投资者艾略特投资达成合作协议——增加四名来自该基金的新董事,将董事会扩大到16名成员;并且该董事会成立了一个新的战略和运营审查委员会,对康泰伦特的业务、战略和运营进行审查。

  实际上不论是艾略特投资的躬身入局,还是康泰伦特的股价,都反映着此公司内部管理积弊良久。

  2023年便是康泰伦特问题集中爆发之年。4月,康泰伦特开始警告其三个主要制造工厂出现了生产力问题,且成本高于预期。在市场整体业务不乐观时,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三个工厂的生产力问题,后来对司美格鲁肽的供应造成了直接影响。

  与此同时,其首席财务官兼高级副总裁Thomas Castellano也提出了离职。外部层面,丹纳赫宣布停止收购,原因不详。

  问题接踵而至。6月再生元的阿柏西普(8mg)被FDA拒绝批准上市,原因是“由于第三方灌装商的合规性问题”。而这一合规性问题主因就是康泰伦特位于印第安纳工厂收到了FDA签发的483表格。

  如果往前追溯,会发现这并非是突发的问题。康泰伦特曾多次收到FDA“483表格”。2020年,因污染管控不当等导致司美格鲁肽供应延迟;2022年,FDA公布了对康泰伦特长达19页的483表格,控诉其工厂质量管控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反馈在了业绩上。自2023年Q1以来,康泰伦特的营收在每个统计季度都处于下滑状态,2023财年营收已经不及2021财年的水平。更致命的是,同期康泰伦特还面临着净亏损持续扩大的情况,到2024财年Q1净亏损达到7.15亿美元。

  种种情况都被艾略特投资和它的投资者看在眼里,成为卖身的理由。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变革,艾略特投资在去年7月被曝出大量持股康泰伦特,接下来便是一系列战略变革。

  不难明白,艾略特投资在其中运筹帷幄的想法。尽管问题频发,但康泰伦特仍是一家积淀了90年的老牌CDMO企业,技术底蕴深厚,并且在GCT CDMO领域独树一帜。

  据了解,康泰伦特成立于1933年,于2007年被黑石集团收购,2014年开始独立运营。目前,康泰伦特在全球五大洲拥有超过40家工厂设施,雇佣近1.35万名员工。从服务企业上看,数千名的服务企业里包括了41家全球排名TOP 50 的生物技术公司和48家全球排名TOP 50的制药企业。

  从产品来看,行业中40%的新药批准由康泰伦特的1,000多位科学人才助力完成,全球30多家设施年产量达到1,000亿件单品。

  另值得一提的是,康泰伦特在GCT业务的布局中已经拔得头筹。自2020年以来,它通过自建和收购的方式,其逐渐完善了CAR-T、TCR、NK、iPSC 和 MSC等跨多种细胞类型,以及质粒DNA、腺相关病毒 (AAV)、慢病毒和其他病毒载体、溶瘤病毒和活病毒疫苗等基因治疗病毒载体开发、放大和制造方面的能力。无论从产能还是从覆盖范围,他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CGT CDMO龙头,它也是首个FDA批准基因治疗商业化的CDMO企业。

  如今,被诺和诺德收购,对于康泰伦特来说或许是喘息之机。未来将怎么样发展E药经理人将持续跟进报道。

  创出新高,FDA批出55个创新药!君实生物、和黄医药、亿帆医药出海大丰收

  近段时间,美国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发布了2023创新药年度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CDER一共批准了55个创新药,数量创近5年新高,其中65%创新药使用了一项或多项加快开发和审评的方法。辉瑞5款创新药获批成为最大赢家,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闯关成功,获得FDA批准。据米内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述55个获批的创新药中超60%在国内已在临床及以上研发阶段。

  美国FDA药物评价和研究中心(CDER)发布的2023创新药年度报告《New Drug Therapy Approvals 2023》中提到,2023年FDA共批准了55个创新药物上市,数量仅次于2018年的59个,在历年FDA获批创新药数量排行榜第二位。

  FDA作为全球医药监管的标杆,鼓励研发的重点从传统领域逐步转移到新兴科学或其他能够开辟新机遇的治疗领域。在2023年获批的创新药物中,有20个(36%)属于“first-in-class”首创新药,28个(51%)是罕见病用药。此外,已获批准的新药中有46个(84%)是首轮获批,35个(64%)先于其它国家在美国获批。

  2023年FDA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和加快新药审评,同时增加CDER工作人员和药企研发人员之间的灵活性、提高效率以及增强交互作用。FDA主要有四种新药加快审批途径分别是快速通道、加速审批、突破性疗法和优先审评,2023年获批的新药中25个(45%)被认定为快速通道、9个(16%)被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31个(56%)被认定为优先审评、9个(16%)获得加速审批,CDER对2023年批准的所有新药中的36个(65%)使用了一项或多项加快开发和审评的方法。

  从企业上看,辉瑞是2023年度新药获批的“最强输出者”,5款新药收入囊中,包括成人偏头痛的急性治疗药物Zavzpret(zavegepant)、新冠肺炎药物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严重斑秃药物Litfulo(利特昔替尼)、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药物Ngenla(somatrogon)、多发性骨髓瘤Elrexfio(elranatamab)和溃疡性结肠炎药物Velsipity(etrasimod)。此外,优时比和阿斯利康也各自收获了3个新药。

  从药物类型上看,2023年FDA批准的55个创新药包含了38个(69%)新分子实体以及17个(31%)新治疗性生物药。其中,抗体药物在获批的生物药中占了重要位置,超过七成生物药为抗体药物。

  2023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的双抗有4个,均为CD3相关双抗,用来医治肿瘤疾病,艾伯维、罗氏、强生、辉瑞四大跨国巨头各占1个。CD3作为近几年的双抗热门靶点之一,目前在全球上市的CD3相关双抗有8款,超100个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的研究阶段。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创新药物在国内得到慢慢的变多的关注。2023年多款国产创新药“出海”闯关FDA,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和亿帆医药的艾贝格司亭α传回了可喜消息,成功闯关获得FDA认可。

  2023年10月29日,君实生物公告称,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顺铂/吉西他滨作为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鼻咽癌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以及作为单药治疗既往含铂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复发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成人患者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特瑞普利单抗成为美国首款且唯一获批用于鼻咽癌治疗的药物,也是FDA批准上市的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创新生物药。

  2023年11月9日,和黄医药和武田共同宣布,FDA批准了呋喹替尼的上市申请,用来医治既往曾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以及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若属RAS野生型及医学上适用)的成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023年1月,和黄医药和武田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协议,进一步推进呋喹替尼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全球开发、商业化和生产。

  2023年11月17日,亿帆医药控股子公司亿一生物研发的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会造成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医治时,降低以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发生率。亿帆医药是国内首家以药品上市持有人(MAH)身份在美国FDA获得批准的创新生物药企业。

  2023年在美国获批的创新药也在以“中国速度”加速奔跑,以解决更多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据统计,目前已有34个(62%)创新药在国内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

  除了特瑞普利单抗、呋喹替尼、艾贝格司亭α这3个国产创新药以外,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已在2022年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来医治新冠病毒感染;格菲妥单抗在2023年11月进入中国市场,用来医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特昔替尼在2023年10月获得NMPA批准斑秃适应症;尼塞韦单抗在2024年1月获得NMPA批准,用于预防合胞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仑卡奈单抗同样在2024年1月获批进入中国市场,用来医治阿尔茨海默病。

  除此以外,匹妥布替尼、托夫生、比奇珠单抗、瑞普替尼、罗泽利昔珠单抗、伊普可泮、capivasertib、bexagliflozin、舒巴坦/度洛巴坦等9个药物处于申请上市阶段,而处于临床III期的有13个创新药,临床I期的有1个,批准临床的有2个,申请临床的有1个。

立即联系